即时新闻

今日论衡之体坛纵横

职业联盟诞生, 中国足球往哪走?

来源:羊城晚报     2019年10月18日        版次:A04    栏目:时评    作者:赵亮晨

  □赵亮晨

  当中国足球在世预赛上连菲律宾队都赢不下来的时候,一项关乎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重要改革正在进行。

  中国足协本周三宣布,将不再持有中超公司的股份,职业联盟会在11月底之前完成审批,今年年底之前挂牌成立,该联盟已经进驻中超公司开始新赛季的筹备工作,下赛季,职业联盟将正式取代中超公司,成为中国职业足球的运营者和管理者。

  职业联盟“落地”,足协放权“松绑”,意味着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完成了重要的去行政化的一步。

  2015年,国务院发布的《中国足球发展总体法案》提出了建立职业联盟的要求,新的职业联盟定位“与中国足协平级”。但是,长期以来,中国足协都是中国职业足球的实际管理者和运营者,即便在中超公司成立之后,足协作为最大股东,也有着最大的话语权和决策权。

  “管办一体”的弊端,过去已多有显现:一方面,足协包揽从国字号球队、青训到职业联赛的诸多工作,人力捉襟见肘,尤其在职业联赛的商务开发层面,短板明显,中超难以得到合理的议价;另一方面,当国家队利益和俱乐部出现冲突,足协担任大股东的中超公司,无法真正做到为俱乐部的利益发声。

  如今足协放权职业联盟,将在多个方面带来积极变化。

  首先,足协退出之后的职业联盟,可以自主谈判转播权和赞助商的权益,俱乐部的积极性和市场活力可以得到进一步释放。德勤发布的《中超联赛2018商业价值评估白皮书》显示,2018赛季,中超场均观众为2.4万人,累计收视人次达6.9亿人,中超公司的2018年总收入为15.93亿元,但德勤分析认为,这一数字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。

  其次,更为独立的职业联盟,会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,无论是职业联赛的顶层设计、经营规划、奖惩规制、商业运作的水平,都可望得到提升。而足协也可以“减负”,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字号和青训这金字塔两端的工作。

  更完善的职业联赛,还能够反哺国字号。一个健康的联赛,会形成资本的良性循环,创造更好的竞争环境,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其中。

  英超就是一例,在1992年英足总“放权”、英超联盟诞生之后,英超先是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,逐渐发展为如今的世界第一联赛,英格兰队虽然仍止步世界杯四强,但其青年队这两年拿遍了各年龄段大赛的冠军,那些球员正出生于英超井喷发展的时间段,并非偶然。

  足协放权职业联盟,只是第一步,先行者的成功并不能轻易地复制,未来还存在不少不确定性——

  例如,足协虽然不再参与运营管理,但仍握有对重大事件的一票否决权,如何善用、慎用?足协或许要向同样手握一票否决权,却27年来从未使用过的英足总取取经。

  又如,足协长期以来的“行政惯性”并不容易消除,足协权力的边界感需要重新确立。就在宣布放权后几个小时,就传出了国奥将集训长达一个月的消息——在职业联盟正常运作之后,这样明显损害俱乐部利益(也未必有利于国字号球队建设)的决策,还会轻易出现吗?

  即便足协退出,职业联盟内部也需要继续摸索。相比其他行业,甚至相比中国篮球,中国职业足球的行业自治经验都是匮乏的。职业联盟独立运营会带来更巨大的利益,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。

  开弓没有回头箭,发力踩下职业化油门的中国足球,且行且珍惜。